米乐体育ios下载  欢迎访问山东米乐体育ios下载官网!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

186-6065-5623

或在线咨询我们

咨询我们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安达科技 830809: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商前瞻布局补锂剂、碳硅复合材料领域【开源北交所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6-14 02:08:03 发布作者: 米乐体育ios下载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下游景气2022H1实现盈利收入29.02亿元(+556%)

  安达科技成立于1996年,前身为磷化工企业,于2009年向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商转型发展,目前基本的产品为磷酸铁锂及磷酸铁,其中磷酸铁锂2022H1收入占主营收入的92%,为核心产品。从财务数据看,下游景气及产线技改完成带动业绩迅速增加,2022H1实现营业收入29.02亿元(+555.74%%);实现归母净利润6.2亿元(+2013.72%);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29.77%及21.09%。

  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补贴退坡新能源车行业进入市场驱动时代,随电池结构进步磷酸铁锂性价比优势不断凸显,2021年装机量超越三元电池达51.68%。随着下游新能源车渗透率增长及海外对磷酸铁锂市场接受度提升,磷酸铁锂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需求量将达130.6万吨,4年CAGR为59.66%。在储能电池领域,磷酸铁锂凭借高循环次数及安全性优势成为主流选择,GGII预测2025年我国及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180GWh、500GWh。预计2022-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量分别为66万吨、111万吨、167万吨、237万吨,未来3年CAGR为53.13%,前景广阔。

  公司在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领域积累多项核心技术,产品主要指标与可比公司处于同一水平,下游客户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国内锂电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近年来与大客户合作不断加深,2021年后上述企业均成为前三大客户。长期看磷酸铁锂行业将进入产能过剩状态,2025年需求缺口达128万吨,安达科技、湖南裕能等龙头凭借绑定下游优质客户及产品的优点有望获得更加多市场红利。此外,公司前瞻性布局补锂剂、碳硅化合物等多业务领域,有望打开新业绩增长空间。

  安达科技对应2021年产量(发行后)吨市值为26亿元/万吨,低于可比公司

  安达科技本次发行底价为13元/股,当前总股本为56151.08万股,本次发行股数不超过5000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权)。公司PE TTM为14.28x。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2021年磷酸铁锂产量为12.40万吨、9.83万吨、3.97万吨,对应当前市值计算吨市值为29.50亿元/万吨、39.38亿元/万吨、39.47亿元/万吨,平均吨市值为36.12亿元/万吨;安达科技2021年产量为3.03万吨,对应发行后市值吨市值为26.24亿元/万吨,与行业平均吨市值相比较低。公司磷酸铁锂产品质量处于第一批队,与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能等龙头客户合作紧密,具备技术及客户优势护城河,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及扩产产能释放,业绩增长动力较强,建议关注。

  安达科技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生产制造企业。公司前身安达化工为传统磷化工企业,自2009年开始涉足磷酸铁领域,2011年开始研制磷酸铁锂材料,逐渐向正极材料领域转型。公司在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深耕多年,已成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排名前列的企业,于2014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实际控制人为刘建波家族,比亚迪为第九大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刘建波家族,刘建波家族合计直接持有24.36%的股份;此外,刘建波、李忠控股的中通博纳持有0.16%的股份;刘建波家族实际控制的股份比例为24.52%。比亚迪为公司的核心客户,2021年通过参与定向发行方式入股,目前持有2.11%的股份,为第九大股东。

  磷酸铁是磷酸铁锂的前驱体材料,用于制备磷酸铁锂,化学式为FePO4。磷酸铁是一种白色、灰白色单斜晶体粉末,磷酸铁的产品质量直接决定最终正极产品的电化学性能,其中铁磷比(纯度)是衡量磷酸铁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公司磷酸铁产品铁磷比为0.965-0.985,产品指标位于第一梯队。公司生产的磷酸铁大多数都用在自产磷酸铁锂,少量对外销售。

  磷酸铁锂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化学式为LiFePO4,简称LFP。磷酸铁锂为橄榄石型结构,自然状态下呈现为灰黑色粉末,作为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涂敷在铝箔上与电池正极连接。公司开发的磷酸铁锂产品主要是针对高能量密度应用领域,下游应用于制造长续航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以及大容量储能电站电池。

  磷酸铁锂是公司主要主营收入来源,磷酸铁营收规模小。磷酸铁锂贡献了主要的主营收入,2019年-2022H1主营收入占比均高于90%,其中2022H1磷酸铁锂收入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92%;磷酸铁产品2019年及2020年未进行外售,2021年以来营收占比呈上涨的趋势,2021年、2022H1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47%与7.44%。

  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公司与客户的合作按照每个客户需求及合同约定的差异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将产品交付至客户后,客户进行数量核对后按需使用,每月月末与客户核对当月销售情况,并据此按照合同约定开票并结算。第一类模式的客户主要为比亚迪、宁德时代及中创新航等;第二类为将产品交付至客户后,客户收货并进行签收,并据此按照合同约定开票并结算。

  客户集中度高,核心客户为比亚迪。公司客户集中度高,2022H1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75.63%,2019-2021年均高于85%,其中比亚迪为公司核心客户,除2020年外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19-2022H1收入占比为48.47%、29.31%、61.01%、38.48%。

  业绩增长:受益行业景气业绩亮眼,2022H1实现收入29.02亿元(+556%)归母净利润6.2亿元(+2014%)

  磷酸铁锂景气度上升,支持营业收入实现迅速增加。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5.77亿元,同比增长1603.06%;2022H1实现营业收入29.02亿元,同比增长555.74%,近期营业增长迅速。2019及2020年营业收入较低,主要受磷酸铁锂正极行业因补贴政策原因整体下行及启动产线年随着磷酸铁锂景气度上升及技改完成,营业收入迅速增加。分产品看,2022H1磷酸铁锂产品创收21.19亿元;磷酸铁产品创收1.71亿元,均超过2021年全年收入。

  降本提价,毛利率延续增长态势。2022H1毛利率为29.77%,较2021年提升5.23pcts,延续2021年以来的增长态势。磷酸铁锂业务对整体毛利率起决定性因素,其2021年、2022H1毛利率为25.07%、29.55%,其中2021年毛利率由负转正,主要由于一是价格端,2020-2021年受下游需求增加及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提升影响,磷酸铁锂产品单价由3.13万元/吨增长至5.27万元/吨;二是成本端,2021年产线技改陆续完成,生产规模扩大及生产自动化水平提升磷酸铁锂单位成本由5.88万元/吨减少至4万元/吨所致。2022H1受益于磷酸铁锂价格进一步上涨,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营收迅速增加,各项费用率呈下降趋势。2022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41%,较2021年会降低,其中2022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1.3%、2.16%、0.75%,较2021年0.29%、2.61%、3.9%、1.29%均有所下降。

  归母净利润保持迅速增加。2022H1实现归母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2013.72%,主要由于营收规模增加所致,净利率走势与毛利率基本一致,2022H1实现净利率21.09%。

  公司拥有前驱体、正极材料及电池一体化的产业链及研发体系。公司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制造领域深耕多年,已经建立了涵盖从磷酸、磷酸铁、磷酸铁锂至磷酸铁锂电池的全产业链研发体系,掌握了核心生产技术,在磷酸铁锂前驱体磷酸铁及磷酸铁锂具备丰富的技术储备。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66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48项。

  持续进行高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水平。2019年来受营收迅速增加原因研发费用率逐渐下滑,但研发费用逐年增加,2022H1研发费用为6269.69万元,已超越2021年全年水平。

  前瞻性布局新业务领域,有望打开业绩新突破点。除现有磷酸铁及磷酸铁锂业务外,公司积极布局新业务领域,目前拥有磷酸锰铁锂、磷酸铁锂正极补锂剂、磷酸铁锂电池废粉回收项目、碳硅复合材料及低速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开发等多项在研项目,有望打开新业绩增长空间。

  与下游大客户深度绑定,大客户营收占比高。公司于2010年开始步入比亚迪供应链,此后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于2015年进入中创新航供应链;2019年开始与宁德时代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其中2019年-2022H1,除2020年外比亚迪均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20年以来公司与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合作不断加深,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分别于2020年、2021年进入公司前三大客户名单。

  长期业务合作协议锁定产能,保障未来业绩增长。公司与比亚迪、中航锂电、宁德时代均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双方合作伙伴关系稳定,目前已签订2022年下半年保供磷酸铁锂3.9万吨,2023年保供磷酸铁锂8.95万吨,未来营收增长具备确定性。

  行业情况:动力储能双驱动,预计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237万吨

  锂离子电池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及其他电池领域,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领域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及储能电池领域,下面我们将对上述两个领域的行业情况做分析。

  2.1.1、 产业背景: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核心部件,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二分天下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主要是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正极材料提供了锂电池中的可脱嵌锂离子,且其直接影响了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及安全性等关键指标,是锂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成本来源。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部分构成,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正极材料、隔膜、负极材料、电解液分别占据了锂离子电池成本的45%、18%、15%、10%,正极材料成本占比最高,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成本来源。

  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大致分为高能量及超高的性价比两条技术路径。高能量路线以三元电池为代表,其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可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高续航能力的需求。超高的性价比路线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近年来电池结构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弥补了其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低的短板,而相对三元电池更低的成本使其具备了性价比优势,目前被大范围的应用于中低端家用新能源车市场。

  三元系电池未来主要提升途径为正极材料的高镍去钴化及新型负极材料硅基负极的应用。从正极材料看,三元正极材料中钴只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不参与电化学反应,而镍含量的提高能提高克容量,从而提升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同时钴价格昂贵,因此高镍去钴的发展趋势成为市场共识,目前NCM811(镍钴锰占比8:1:1)是实现量产的钴含量最低的镍锰钴三元电池;从负极材料看,目前石墨负极材料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已可达到接近理论上限的360~365mAh/g,未来逐步提升的空间存在限制,理论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上限高达4000mAh/g的硅基负极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材料。

  磷酸锰铁锂被视为磷酸铁锂材料的下一步升级方向。磷酸锰铁锂并非完全是新技术,随着磷酸铁锂因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日益受重视,被视为升级版磷酸铁锂的磷酸锰铁锂重新受到市场关注。与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相比,磷酸锰铁锂的理论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可较磷酸铁锂提高15%-20%,而价格只高5%-6%,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于磷酸铁锂的同时安全性和成本相较三元材料有优势。未来的两大发展趋势为替代磷酸铁锂电池及三元复合使用。

  磷酸铁锂具有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强、原材料丰富等优点,但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较低。从市场分类来看,目前商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大致上可以分为: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其中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是目前市场的主流研究方向。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2022年1-11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58.5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99.0GWh,占总装车量38.3%;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159.1GWh,占总装车量61.5%。将磷酸铁锂材料性能与三元材料对比,磷酸铁锂材料具备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强、原材料丰富成本低等优点,而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较三元材料相比低,同时在低温性能与充放电速率上较三元材料相比有所不足。

  2.1.2、 成本优势:全球磷矿石储量约为钴矿石一万倍,磷酸铁锂价格仅为三元材料的二分之一

  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锂元素来源均为碳酸锂或氢氧化锂,二者成本主要差距在于其前驱体不同,下面我们将就二者前驱体的差异情况做分析。

  磷酸铁锂前驱体为磷酸铁,以磷酸与硫酸亚铁为原材料,对应矿产资源为磷矿及铁矿。磷酸铁的合成方式分类主要有: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空气氧化法、控制结晶法等。其中沉淀法制备磷酸铁具有设备要求低、成本较低等优点,经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制得较理想的电池用磷酸铁,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以目前工业上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主要方法为沉淀法。

  全球磷矿石及铁矿石资源储量丰富,我国是磷矿石产量第一大国。磷铁均属于资源丰富的矿产品种,根据USGS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磷矿石储量为710亿吨,铁矿石储量为1800亿吨。我国是全球磷矿石储量第二大的国家,2021年磷矿石储量为32亿吨,占全球储量的5%;同时我国也是第一大磷矿石生产国,USGS预测我国2021年磷矿石产量约为85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9%。

  三元材料前驱体材料是一种镍锰钴氢氧化物,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材料,对应矿资源为镍矿、钴矿、锰矿。三元前驱体一般都会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进行制备,将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在反应釜中按特殊的比例配成可溶性的混合溶液,然后与氨、碱混合,经过控制共沉淀反应与结晶条件得到类似球形氢氧化物前驱体。三元材料中的Ni成分,能大大的提升材料活性,提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Co成分也是活性物质,既能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又能减小阳离子混排,便于材料深度放电,来提升材料的放电容量;Mn成分,在材料中起到支撑作用,提供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

  2021年全球探明钴矿储量760万吨,刚果(金)是全球钴储量及产量最大的国家。钴是一种稀有金属,多以与镍或铜伴生的状态存在,单独的钴矿物极少。根据USGS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钴矿石储量为760万吨,其中刚果(金)储量为350万吨,占据全球钴矿石储量的46%。2021年钴矿石全球产量为17万吨,刚果(金)钴矿石产量为12万吨,占据全球钴产量的72%。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低于三元材料,且价格差距呈扩大趋势。根据Wind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6月1日,磷酸铁锂、三元材料5系、三元材料6系及三元材料8系价格分别为5.25万元/吨、15.15万元/吨、16.25万元/吨、19.80万元/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三元材料价格差距约为10~15万元/吨。至2022年12月19日,磷酸铁锂、三元材料5系、三元材料6系及三元材料8系价格分别为17.20万元/吨、34.25万元/吨、36.85万元/吨、40.30万元/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三元材料价格差距扩大至17~23万元/吨。

  磷酸铁锂电池耐热性优于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电池优秀的热稳定性大多数来源于其结构中牢固的P-O共价键在电池完全充电的情况下使氧原子保持稳定,避免其被氧化而生成氧气释放。这一结构特征使磷酸铁锂的安全性高于层状结构的正极材料,在电池上的体现便是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安全性高、常规使用的寿命较长。根据《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数据,三元材料呈现出镍含量越高,电池放电容量越高,但热稳定性越差的特点,随着镍含量的增加,材料到达放热反应峰值时的温度逐渐下降,镍、钴、锰比例为1:1:1时为306℃;当镍、钴、锰比例变为8:1:1时,降低至232℃。与之相比,磷酸铁锂的安全性能相对较好,在250摄氏度以上才会出现热现象,在700-800摄氏度时才会发生分解。

  磷酸铁锂电池在针刺实验中的结果优于三元电池。针刺测试是一种内部短路测试法,旨在对锂离子电池里面短路承受能力的安全来进行测试,是最为严苛的电池安全测试法之一。跟据《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热失控诱发与扩展机理、建模与防控》中针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针刺实验结果为,其主要研究的三元/石墨体系电池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剧烈的热失控现象,电池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了540℃,而两款磷酸铁锂电池的实验表现均较好,未发生喷射及明火现象,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仅为120℃。

  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属于新一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可在一样体积下有效提升电池包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比亚迪于2020年推出了刀片电池技术,“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度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的有模组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50%以上,续航里程已达到了高能量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同时,刀片电池也在安全性、低温性能、强度、功率等关键性能指标方面实现提升。

  宁德时代提出CTP(Cell to Pack)及CTC(Cell to Chassis)概念,优化电池结构,推动电池容量进步。宁德时代于2019年提出了CTP概念,即电芯至电池包,其中跳过了传统电池结构中的模组环节,该技术进步可将电池空间利用率提高15%-20%,零件数量降低40%,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提升10%-15%,目前磷酸铁锂+CTP方案已成功配套于特斯拉Model3车型。继2019年提出CTP概念后,2020年宁德时代公布了关于电池结构的开发路线图,除了第二代、第三代CTP电池系统以外,还提出了从电芯直接跨越到底盘的集成化CTC电池系统,并计划在2025年左右推出第四代高度集成化的CTC电池系统,CTC技术的落地有望逐步推动电池容量的进步。

  2.1.5、 政策背景:补贴退坡动力电池进入市场驱动时代,2021年磷酸铁锂装机量超越三元电池

  2016年后新能源补贴向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方向倾斜,磷酸铁锂电池增速放缓。2016年后由于为应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等原因,补贴政策增设新能源车能量密度门槛,具体实际的要求为: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非快充类纯电动客车电池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要高于85Wh/kg。专用车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质量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不低于90Wh/kg。当时市场磷酸铁锂电池普遍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水平仅为70-80Wh/kg,达到120Wh/kg的难度较大;三元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已普遍超过90Wh/kg,优秀厂商已可达130Wh/kg。三元电池开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根据GGII统计数据可明显看出,2017年-2020年磷酸铁锂出货量增速与三元材料相比差距较大。

  2019年后政策补贴逐渐退坡,新能源车进入市场驱动时代。2019年补贴逐渐退出,补贴幅度以几乎减半的程度取消,其中续航低于250km的车型不再享有补贴;250-400km的车型补贴下调45%-60%;续航400km以上的车型补贴下调50%。随后2020年及2022年明确了补贴标准在前年基础上进一步退坡20%及30%,并确定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正式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新能源车行业进入市场驱动时代。

  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超越三元电池。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数据,新能源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后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迅速上升,2021年磷酸铁锂装机量达51.68%,超越三元材料重新成为装机量最大的电池品种,2022年1-11月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继续攀升,达61.54%。

  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需求量约131万吨

  预计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保持迅速增加。根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对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4%;2021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对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3.4%。2022年1-11月,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606.7万辆,对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5%,2022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延续高增长,根据IDC发布的《2022-2026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趋势预测》,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600万辆的水平,年复合增长率35.1%。

  欧美等国新能源车市场具备较大潜力。根据汽车之家统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共实现注册销量650.14万辆,较2020年增长了108%,渗透率达到10.2%。其中挪威渗透率最高89.32%,德、英、法分别为26.32%、19.69%、19%,美国仅为4.44%。2022年8月,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其中提出继续为新车提供最高7,500美元税收抵免,取消车企20万辆补贴规模上限,为二手车提供最高4,000美元税收抵免,有效期2023年起至2032年底。而欧洲作为碳中和领军者,汽车排放标准严苛,转型新能源汽车是欧洲车企的必然选择,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095.2GWh,4年CAGR为38.96%。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需求量上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预测,2021年至2025年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以38.96%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并于2025年达到1,095.2GWh,其中按装机量计算,中国是最大的动力电池市场,预计2025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597GWh,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0.2%。

  1) 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仍将保持上涨的趋势,但增长空间存在限制。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2年5月以来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依旧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随着2023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退出车企成本压力增大,以刀片电池为代表的新型磷酸铁锂电池产能扩大及商业化应用加深,我们预计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渗透率仍有小幅上升空间,长期看受磷酸锰铁锂等新型正极材料冲击影响,其市场占比可能回落。我们预测2022-2025年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渗透率为62%,65%,65%,62.5%。

  2) 海外市场已逐步接受磷酸铁锂方案,磷酸铁锂渗透率上涨的趋势明确。2021年10月宁德时代与美国商用电动车制造商ELMS达成协议,为其供应磷酸铁电池;特斯拉宣布未来全球标准版车型均将换装磷酸铁锂电池,福特、奔驰、大众也先后表示将在部分入门级或商用电动车中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此外,LG新能源、SK on等电池制造商宣布布局磷酸铁锂电池路线。长期看海外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上涨的趋势明显,我们预测2022-2025年海外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机量渗透率为5%,10%,20%,30%。

  综上,我们预测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磷酸铁锂需求量为130.6万吨。受海外市场磷酸铁锂电池接受度提升影响,我们预测全球动力磷酸铁锂电池渗透率将逐步提升,至2025年达48%,约占一半的市场占有率。叠加全球新能源车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来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2025年对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需求有望达到130.6万吨,4年CAGR达59.66%。

  2.3.1、 产业背景:“碳中和”战略下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量4年CAGR为69.8%

  储能技术分类种类较多,电化学储能是目前重点发展趋势。储能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将电能用同一种或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电能的有关技术。根据能量存储介质的不同,储能技术主要可大致分为电化学储能、热储能、氢储能和机械储能等。其中,电化学储能是指各种二次电池储能,最重要的包含锂电池、铅蓄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等;机械储能最重要的包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和飞轮蓄能等。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和装机量最大的储能技术,但受地理选址和应用场景的局限,未来发展空间存在限制。相比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不受地理条件影响、可灵活运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环节及其他各类场景;相比热储能和氢储能技术更为成熟、能量转换效率更加高,是目前全球重点发展的储能技术。

  受益清洁能源发展,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量规模迅速增加。“碳中和”战略下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风电的“逆负荷”特性,光能的峰谷特性所形成的不稳定的出力电源极易导致发电侧的电力输出不均匀和不连续,清洁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力度越强,电力供求的平衡难度也将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可有效增强发电侧输电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的技术方法,装机量迅速增加。根据CENSA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装机量约为24.3GW,四年CAGR为69.8%;2021年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累计装机量约为5.51GW,四年CAGR为93.87%。

  2.3.2、 技术路径:锂离子电池占电化学储能主导地位,磷酸铁锂成为主流选择

  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占主导地位。铅蓄电池和锂电池由于技术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而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由于技术尚未成熟,规模化应用较小。铅蓄电池因其稳定性很高、价格低成为主流储能技术,但存在对环境造成污染、寿命短等明显缺点。而锂电池凭借其比能量高、无污染、寿命较长等优势迅速取代传统铅蓄电池,占据了电化学储能领域的主导地位。根据CNESA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00-2021年,锂离子电池占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的90.9%,占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的89.7%。

  磷酸铁锂电池性能更匹配储能场景需求,慢慢的变成为市场主流选择。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中,更注重成本、寿命和安全性,而对尺寸和重量设计的基本要求低,磷酸铁锂电池低成本、高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的特点正匹配储能领域的要求,其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较低的缺点在储能领域被淡化,随着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逐渐体现,慢慢的变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2022年5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从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等方面对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提出了具体措施。2022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 年版)(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中大型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在整个储能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的背景下,磷酸铁锂安全优势被认可,磷酸铁锂配套的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增加。

  2.3.3、 空间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500GWh,4年CAGR超过60%

  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达500GWh。根据GGII预测,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至2025年达到500GWh,四年CAGR为63.48%。从我国情况去看,GGII预测我国储能锂离子电池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180GWh,四年CAGR为39.16%。

  需求总览:锂电需求前景广阔,预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年CAGR为53.13%

  锂电池需求前景广阔,磷酸铁锂渗透率提升带动磷酸铁锂需求进一步增长。在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趋势明确,动力电池装机量有望逐步提升;储能技术与光伏、风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具备天然的协同性与互补作用,随着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量不断的提高与各国储能政策的推动,储能电池发展前途广阔,预计2022-2025年全球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需求为563GWh、850GWh、1179GWh、1595GWh。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其安全性、成本优势及电池结构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性价比不断凸显,在动力电池及储能领域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储能领域占比分别为48%与85%,2022-2025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量分别为66万吨、111万吨、167万吨、237万吨,未来3年CAGR为53.13%,增长前景广阔。

  磷酸铁锂行业迎来扩张潮,现有玩家及新玩家扩产势头强劲。目前已宣布拥有磷酸铁锂产能扩张计划的除湖南裕能、湖北万润等传统磷酸铁锂企业及比亚迪、国轩高科等拥有自有产能的电池企业外,还有以中核钛白、川发龙蟒为代表的磷化工及钛白粉企业和部分三元电池厂商等新玩家进入。而现有头部企业因已在磷酸铁锂行业具备多年耕耘经验,在产品指标及下游客户资源上较新玩家具备优势,更有望享受下游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

  受限于能耗指标、建设进程、锂资源短缺、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行业有效产能将远低于规划产能。根据GGII数据,未来磷酸铁锂行业内有效产能将远低于规划产能,其中2022年底规划产能为302万吨,实际有效产能为96万吨,2025年底行业规划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实际有效产能约365万吨。

  预计行业将进入供给过剩状态。根据上文中磷酸铁锂需求预测及行业有效产能预测数据,我们大家都认为磷酸铁锂行业即将进入供给过剩阶段,其中2022年需求缺口为30万吨,2025年需求缺口将扩大至128万吨,磷酸铁锂产品价格有望从高位回落,但受碳酸锂价格支撑影响,预计2023年磷酸铁锂价格的范围为12万元/吨-13万元/吨,2024-2025年随着需求缺口扩大,价格持续下探至11万元/吨-12万元/吨。我们大家都认为产能过剩及产品价格下杀有望加速磷酸铁锂行业新一轮洗牌,市场占有率有望向安达科技、湖南裕能、湖北万润等绑定下游客户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集中。

  磷酸铁锂行业集中度较高。从市场占有率看,2021年磷酸铁锂出货量前六家企业分别为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龙蟠科技、万润新能、安达科技及融通高科,行业CR6为73.54%,集中度较高。其中安达科技与融通高科并列第五,市场占有率为6.25%,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为行业主要玩家及安达科技可比公司。

  目前磷酸铁锂产品关键指标已达第一梯队。目前公司磷酸铁锂产品在压实密度、比容量等关键性能技术指标上和同行业公司处于同一水平,产品性能已处于第一梯队。

  安达科技磷酸铁锂业务规模较可比公司较小,但2022H1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安达科技2022H1磷酸铁锂业务营业收入分别是140.2亿元、75.23亿元、33.95亿元、21.19亿元,安达科技在营业规模上较可比公司较小;从磷酸铁锂毛利率看,2019-2020年间安达科技进行产线技术化改造毛利率为负,2021年与2022H1毛利率恢复至行业相近水平,其中2021年毛利率低于可比公司,但2022H1上涨至29.55%,高于其余可比公司。

  从产能对比来看,依据公司问询函披露信息,2021年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及安达科技产能分别为19.3万吨、15.5万吨、4.28万吨、2.82万吨;依照披露数据产能规划,2025年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及安达科技规划产能分别为75.1、34.5、47.83、14.5万吨,安达科技与可比公司产能差距有望拉进。

  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2021年磷酸铁锂产量为12.40万吨、9.83万吨、3.97万吨,对应当前市值计算吨市值为29.50亿元/万吨、39.38亿元/万吨、39.47亿元/万吨,平均吨市值为36.12亿元/万吨;安达科技2021年产量为3.03万吨,对应发行后市值吨市值为26.24亿元/万吨,与行业平均吨市值相比较低。

  安达科技本次发行底价为13元/股,当前总股本为56151.08万股,本次发行股数不超过5000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权)。对应安达PE TTM为14.28X,可比公司PE TTM均值为14.31X,PE TTM较可比公司相比较低。磷酸铁锂产品质量处于第一批队,与比亚迪、宁德时代、中创新能等龙头客户合作紧密,具备技术及客户优势护城河,随着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及扩产产能释放,业绩增长动力较强,建议关注。

  开源北交所研究团队专注北交所,新三板,科技新产业研究,连续多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奖最佳新三板北交所研究、金牛奖和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等荣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机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别的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有几率存在可能会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情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不是满足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起来更便捷,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企业来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有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电话电 话
地图地 图
短信短 信
首页首 页